2013年3月18日

雜事回顧 - Lima, Peru (part IV)


《南美 2012 - 秘魯 17
199 days South America 5th trip


慢活慢吃的風氣吹起來,慢慢細嚼品味生活與食物,緩慢節奏使感受更深刻更昇華,同樣,慢遊也蘊含著這種生活態度。利馬是個最能代表拉美文化的大都會,最多華人居住的拉美城市,長途旅行理想的補給站。當然,利馬也是個值得放慢腳步的地方,五次重遊,都各有不同感受。 

在旅途上的每一天,感覺都很踏實,雖沒有在家的舒適,因視大背囊是家當,小背囊是「生死相隨」的老友,基本上從不離身,其中一次例外,那是在1992年首次到秘魯利馬。


當時沿途上久聞利馬城治安惡劣之壞名聲,因有毛派游擊隊「光明之路(Sendero Luminoso)」與政府對峙,秘魯被歐美諸國政府列為不宜旅遊之地,「年輕BB班」的 Man & So,初到貴境,才知事態不妙,日裔滕森(Alberto Fujimori)總統一心強硬整頓,迫使游擊隊加倍特襲,遊客絕跡,民生困苦,盜賊如毛,社會面貌頗為混亂! 

在通街窮人的日子裏,攜背囊上街,會成為很受注視的目標,割袋黨、污糟垃圾黨、筆記黨、跌錢黨,全是各種不同的偷、呃、拐、騙手法,我們以一前一後緊貼步行,只帶一個小背囊在二人中間,在街上不談話,亦避開旁人太接近…  

當時舊城區中心,有重兵駐守,四周是平民大墶地,有老鼠貨冒牌貨,地攤有各種古怪的物品待售,但無人問津,甚至骷髏頭骨也出讓!亦見面值數百萬元的舊鈔票,如磚頭一疊疊的堆滿車仔檔,無人理會,檔主也不認為會有人買。 

坐過古怪的甲虫的士,司機中途下車,咕嚕幾聲,數分鐘後才見他帶一袋電油回來加油。住過空盪盪的國際青年旅舍,只有幾丁背囊友,入過門禁深嚴的旅遊局問資料,要經x光機及搜身;見過劃了大大禁區遊客止步的旅遊地圖,安第斯山區是游擊隊的勢力範圍,只能從南面遶道往庫斯科(Cusco)。記得回程時經利馬探望朋友,市內變大戰場,一天發生了兩架汽車炸彈襲擊,18人死140人傷,商業中心區數以百座大樓的玻璃窗全部被震碎,馬路上留下一個大洞,叫人心寒! 

從過往的低點起步,每次都感受到利馬城的進步。在1996年的一次整頓小販的衝突中,剛巧在場目睹小販們手持棍棒、投擲木板及燒雜物,情況緊張,但未見警方使用武力驅散,雙方重點是表現姿態而已,反映了南美人與人為善的個性。 

旅途上認識的一家廣州華僑,一家四口經營餐館,每次來都順道探訪,在經濟不景的8090年代時,他們生意滔滔,不乏將軍官員光顧,反而後來中國大陸移民日增,競爭激烈,要舉家遷離並移民香港,曾走進華僑朋友餐館廚房,赫然發現做菜的全是秘魯廚師!

餐館有一位叫拉匝祿的伙記,由於出身卑微,故以此名自居,住在臨時用紙皮搭建的山邊陋居,貧民窟佔滿整個山頭,與另一邊的豪宅獨立屋以電網保護,貧與富互相輝映。 

我們吃過幾餐拉匝祿親自泡制的粵菜,很想知道他的現況如何?心想拉匝祿已回到山區的老鄉創業,經營有秘魯特式的「Chifa - 中國餐館」,並大受鄉里歡迎! 

Travelled in Lima of Perú
4~8 Feb, 2012 (4 days)


更多 相片 more photos >>>  Lima - 不同時期的利馬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